最近一段时间,磁分离水净化技术(又称“磁混凝技术”)由于某篇媒体报道又成为行业热点。看了这篇报道后,感慨于其中的表述与行业评论。我们感觉,规范的行业,有赖于规范的表达。一个技术的历史,分类和应用场景,应当通过简洁规范的语言体系,固化成为行业通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有更效率的创新。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从事水专项技术成果的集成和推广工作,其中一个比较深的感受,就是除去水专项的优秀技术成果具有的很好的推广价值,在课题申报书和结题报告中,专家团队对技术术语表达与解释的准确和精炼,也具有高水平。其实想来也很容易理解,因为这些文件经过数位专家编写,又要通过各个专业权威专家审核,所以形成的文字自然是高水平的。这样的文字内容,是我们希望梳理、留存下来的行业知识单元。研究院团队目前也正积极与相关专家沟通,希望能够将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发布。我们希望用好的内容,启发更多的智慧。本篇内容便是摘自水专项成果、关于“磁分离水净化技术”的知识单元,篇幅不过千余字,精确地交代了技术原理、发展历史、运行特点、应用情况等多项要素,供行业交流探讨。
磁分离水净化技术
磁分离水净化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磁分离技术是借助磁场力的作用,对磁性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的一种物理分离方法。60年代末,美国mit教授科姆发明高梯度磁过滤器,70年代美国应用磁絮凝法和高梯度磁分离法处理钢铁、食品、化工、造纸等废水。1974年瑞典开始用磁盘法处理轧钢废水,随后的75年日本开发盘式“两秒分离机”。我国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将磁聚凝法、磁盘法、高梯度磁分离法用于炼钢、轧钢废水的处理。磁分离在水处理中获得了许多成功应用。
相较于其他的传统水处理技术,磁分离水净化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磁分离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有三种方法:直接磁分离法、间接磁分离法和微生物磁分离法。利用磁技术处理废水主要利用污染物的凝聚性和对污染物的加种性。凝聚性是指具有铁磁性或顺磁性的污染物,在磁场作用下由于磁力作用凝聚成表面直径增大的粒子而后除去。加种性是指借助于外加磁性种子以增强弱顺磁性或非磁性污染物的磁性而便于用磁分离法除去;或借助外加微生物来吸附废水中顺磁性离子,再用磁分离法除去离子态顺磁性污染物。近年,在河道湖泊水体修复中,磁分离技术以其处理水量大、设备占地小、运行效果稳定、消除黑臭效果明显等优势已经在国内很多项目上得到运用和推广。河湖水体黑臭治理应采用常态处理与短期处理相结合的思路。常态处理,就是修建纳污管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短期处理,即在尚未修建好以上基础设施的阶段,采取短期处理措施,不可因无法完全达标而不处理。首先采用“短期控源截污”,确保进入河湖水环境的污水经过处理,致水体黑臭的污染物得到削减,实现总量减排和断面达标,抑制河湖黑臭。其次,长期来看则采用“长效控源截污”和综合治理,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入河。综合生态、微生物和物化技术进行河湖系统治理,实现河湖水质和生态自净能力提升。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发展至今,从技术原理的论证、产品工艺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到最终成套设备的制造涉及磁力学、流体力学、材料防护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要解决污染物磁化絮凝、吸附打捞、卸渣除泥、磁种回收、污泥排放、自动化控制等诸多技术难点,技术密集度强、科技含量高。磁分离治理技术主要包含药剂投加、磁絮凝反应、磁盘分离、磁种回收循环、污泥处理五大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磁分离效率,稳定磁分离出水水质,优化磁盘组件、优化系统内部水力流态、开发基于来水水质和出水状态的自动加药控制系统是近年的重点研发方向之一。此外,现有磁分离技术对悬浮物(ss),生化需氧量(cod)、总磷(tp)等有优异的去除效果,但对于有效削减氨氮(nh3-n)和深度去除cod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进行突破。因此,开发与磁分离技术协同的大水量、快速反应、效果稳定的高效物化技术工艺,从而显著提高nh3-n、cod、ss等的去除率,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提升河道水体环境,也是全面推动磁分离技术在水体环境修复治理的关键问题。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