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东部率先,广东争先。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广东从一个较为落后的边陲省份,一跃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陆地面积仅占全国1.85%的广东,贡献了占全国约1/10的经济总量,1/7的财政税收,1/4的进出口总额。
广东,总在书写奇迹。
然而,先行者也遭遇了资源、人口、环境污染的烦恼。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速度“闯出发展奇迹”;那么今天,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广东将如何“再度争先”,从高速发展转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呢?
正值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回答了上述提问:“广东将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基础,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生态环境为目标,依法、科学、精准地治水、治气、治土,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融相促。”
绿色理念的先手
在广东,许多人为今天的“茅洲河”竖起大拇指。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与深圳经济蒸蒸日上所不匹配的,是茅洲河水质的江河日下。“沿岸居民多年都不敢开窗,走路要捂着鼻子。”住在附近的居民王燕菊无比感慨。
一条水脉就是一条产业带。沿江密密麻麻不合理产业布局带来的污染,深深刺痛了深圳人。一场碧水攻坚战由此打响,茅洲河当仁不让成为主战场。2015年12月,深圳、东莞两市主要领导挂帅,全面启动茅洲河全流域水污染系统治理。
2018年9月,茅洲河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数据统计,当时深圳市投入水污染治理项目设备超过13000万台,施工人员超过6万人,相当于一个集团军。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担任第一总河长后,亲自牵头督办茅洲河整治。深圳市与东莞市携手中国电建,实施全流域治理攻坚,实行“大兵团作战,系统治理”,探索出“厂—网—河”一体化管理体系。
治水是契机,背后的逻辑在于推动沿河产业转型升级,既让人民群众享受治水成果,同时协同发展经济绿色转型。
治污攻坚的样板
更为可贵的拐点
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巨浪冲刷出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群。而今,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广东,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更具想象力的新蓝图:一个连接世界的窗口、一个区域发展的先行区、一个更加和谐美丽的绿色样板,正站在发展的浪尖,昂首挺立。
来源:广东环保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