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间,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第29次审议会议结果发布:同意三家公司的首发上市申请,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达膜”)就是其中之一。
三达膜以膜技术应用和水务投资运营为主营业务。从闯关上海主板首度失利,再到此次申请科创板上市成功,作为一家在中国本土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三达膜的a股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随着这次成功挂牌科创板,三达膜成为了“净水膜材料第一股”。
曾折戟主板ipo
三达膜曾为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新达科技的孙公司,新达科技由于股价长期低迷,于2011年退市,三达膜开启了a股上市之路。
2014年4月25日,三达膜就曾计划登陆上交所主板,由于当时ipo排队太长,三达膜直到2017年底才有机会上会,但最终被证监会否决。
当时发审委主要关注了其收入确认、排污许可证是否取得等问题。
发审委对三达膜的“实际处理量和基本水量孰高”的原则存在质疑,这种“占便宜”的收入确认方法并没有让证监会肯定公司在市场强大的竞争力。
当时的三达膜还存在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且呈逐期上升趋势、长期未收回款项金额较大的问题。
应收账款问题一直都是发审委审核的重点。2017年证监会审核的案例中,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较高的共有9家,其中5家被否。
三达膜是2014年首次报送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这份申报稿列出了公司2011-2013年连续3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有关信息,提供了2014-2015年连续2年的财务报表,却没有2016年和2017年的信息。
如果三达膜2016年以及2017年业绩比较好的话,应该在2017年上会前,至少补充2016年的年报,补充披露2017年的半年报甚至三季报,也就是所谓的三年一期的报表。
现实情况是三达膜2017年直到上会,也只交了滞后近两年的报表。这种情况总会让人联想到是不是报送上市文件后,公司的经营并不好,所以只好用往期资料凑数。
三达膜主板ipo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信息披露不对称问题。2014年5月,三达膜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2016年4月进行了更新,此后直到2017年底未见更新。近两年长时间信息未披露,造成投资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被认为存在明显缺陷。
给环境企业的启示:独特技术优势
沉默一年多,三达膜于2019年4月提交科创板申报稿。
三达膜科创板ipo拟融资14.1亿元,相较主板ipo时的拟融资额增长3.4亿元。
三达膜申报科创板ipo时计划投资5个项目,分别是无机陶瓷纳滤芯及其净水器生产线项目、纳米过滤膜材料制备及成套膜设备制造基地项目、特种分离膜及其成套设备的制备与生产项目、膜材料与技术研发中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此次三达膜之所以能过会,与它在膜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不无关系。目前,三达膜已经成功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功能特性优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非金属无机膜材料与高性能复合膜材料,包括纳滤芯、特种分离膜、纳米过滤膜和imbr膜组件等,逐步实现了国外先进膜分离材料的替代与优化。
有数据预测,净水器作为占比较重的市场份额,2019年中国市场零售将突破700亿元,而大部分净水器使用的净水滤芯是由美国进口的有机反渗透膜材料卷制而成。
内置反渗透膜芯的净水器每生产1升净水将导致2~4倍的自来水被浪费,而且净水过程中会导致水质变酸、把水中天然存在的有益矿物质与污染物一起去除。
三达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机陶瓷复合纳滤芯,它在净水过程中不产生废水,符合绿色制造的要求和规范,水质维持天然的弱碱性,能在保留水中天然有益矿物质的同时去除化学微污染。
在替代美国有机反渗透膜滤芯上具有的独特优势,让三达膜的无机陶瓷复合纳滤芯获得了厦门专利特等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
二十多年来,国内膜产业风起云涌,但不难发现,多数企业集中在以膜技术应用为主的中下游,大量膜材料依赖于进口。
三达膜是能够在工业料液分离领域提供全方位膜技术应用和行业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创新开发了许多基于膜技术应用的创新膜分离工艺,填补了国内外多项膜应用工艺空白。
这次三达膜通过科创板审核,表明具有独特技术优势并持续创新驱动的环境企业有望继续得到科创板的接纳和认可。
文章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