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辽宁盘锦与福建厦门等地相继遭遇了海水倒灌的异常情况,这一自然现象不仅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也促使气象专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海水倒灌,一个听起来似乎只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的现象,为何会突然在这些地区出现?它对我们的饮水安全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周冠博对此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海水倒灌现象的发生,很可能与风暴潮与天文大潮的叠加效应有关。天文大潮,这一自然现象通常在农历的满月和新月期间尤为显著,因为此时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达到最大,共同作用于地球上的水体,导致海水水位显著上升。特别是在农历八月和九月月圆之后的几天里,一些海域的最高潮位可能会超过蓝色警戒潮位(即700厘米),并持续数天之久。以厦门为例,沿海低洼地区如沙坡尾避风坞、第一码头等,在高潮位期间极易出现海水漫堤,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事实上,辽宁盘锦、营口等地也遭遇了类似的海水倒灌困境。汹涌的海水不仅侵占了岸边,还漫过了街道,冲进了养殖池,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居民被迫爬上屋顶避险的惊险一幕。据气象部门预测,至22日下午,辽宁沿海将出现40至90厘米的风暴增水,莱州湾更是可能遭遇50至110厘米的风暴增水。辽宁省的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以及山东省的潍坊市等地,均已发布了蓝色风暴潮预警,预计该预警将在22日傍晚解除。周冠博强调,盘锦、营口等地的海水倒灌正是风暴潮与天文大潮叠加作用的结果,这种自然现象导致了潮水的异常升高,进而引发了海水倒灌。
面对海水倒灌的威胁,周冠博提醒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天文大潮期间应尽量避免前往浅滩或礁石上游玩,以免因涨潮而无法安全返回。同时,相关部门也应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海水倒灌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周冠博进一步指出,海水倒灌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地势低平地区遭遇潮汐、巨浪的侵袭;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使得海水通过地下渗透进入陆地水体;中游、上游农业、生产用水过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水位下降;过度采沙造成河床下降,使得海水更容易倒灌;以及特定时间的天文大潮,如农历满月和新月期间;季风气候区内河流的入海口,在夏季河水与海水水位相近,冬季河水水位下降时,也易发生海水倒灌;此外,喇叭型河口如钱塘江大潮等地,也是海水倒灌的高发区域。
海水倒灌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不仅会使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还会对地下水和土壤质量造成威胁,进而影响到人畜的饮水安全。此外,海水倒灌还会加速设备的腐蚀与老化,对工业生产构成潜在风险。更为严重的是,海水倒灌还可能破坏水环境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为了有效防止海水倒灌,周冠博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严控地下水开采量,制定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的保护规划,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支持截流、截潜和集雨工程,增加地表水蓄水量,增强地下水补给量,从源头上缓解海水倒灌的压力。
综上所述,海水倒灌现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加以应对,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闻大连)